<ul id="g60s4"><pre id="g60s4"></pre></ul>
<strong id="g60s4"><nav id="g60s4"></nav></strong>
<ul id="g60s4"></ul>
  • <tr id="g60s4"></tr>
  • 
    
  • 或者

    比特幣的前世今生

    作者:川藏線。 瀏覽:160 發布時間:2017-07-26
    分享 評論 0

    比特幣問世


    2008年11月1日,一位名叫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個神秘的密碼術討論組上發了一篇研究論文,描述了他稱之為“比特幣”的新型電子貨幣的設計。經常光顧這個討論組的資深網友以前都未聽說過此人的名字,雖然從網上也能查到有關他的少許信息,但這些信息也都模糊不清,且自相矛盾。


    在一份在線注冊資料中,中本聰說他住在日本,但他的電子郵件地址卻來自德國一個免費服務站點。在谷歌搜索他的名字,也找不到相關信息,很顯然中本聰是個化名。


    盡管中本聰身份成謎,他的發明卻破解了困擾密碼破譯員長達數十年的一個難題。自互聯網誕生以來,數字貨幣理念便一直是個熱門話題:使用方便又不易被追蹤,完全不受政府和銀行等第三方機構的控制。20世紀90年代,一個名為“Cypherpunks”的密碼破譯組織便全身心投入到打造虛擬貨幣的工作中去。但是一切的努力都以失敗告終。


    早在90年代初期,密碼破譯員戴維·查烏姆(David Chaum)推出了匿名系統Ecash,但這種電子貨幣“出師未捷身先死”,失敗的部分原因在于它依賴于政府和信用卡公司的現有基礎設施。之后又有“比特金幣”(bit gold)、RPOW、b-錢等多種電子貨幣相繼問世,但沒有一個獲得成功。


    設計電子貨幣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就是,如何避免所謂重復支付的問題。如果電子貨幣只是信息,而不是實實在在的紙幣或者貴金屬,那么怎樣才能避免人們將它當作文檔,輕易地進行復制粘貼,然后毫無節制地使用呢?


    比較常見的解決辦法是建立一個中央結算系統,以保證所有交易的實時記賬,同時確保人們用完手上的電子貨幣,以后不能再重復使用。這種辦法能夠避免欺詐行為,但它也需要一個有信譽的第三方機構來管理整個系統。


    比特幣通過公開分布“分類帳”——中本聰稱之為“區塊鏈”(block chain),完全摒棄了這種第三方清算機構的架構。用戶如果希望獲得比特幣,他必須通過自己的電腦運行特殊設計的軟件(即“礦工”)來運算程序,通常一個程序的運算需要網絡中大量計算機參與。在這個過程中,它們也將產生新的貨幣。交易會散布到整個網絡中,運行“挖礦”軟件的計算機會競相破解密碼謎題。這些謎題包括來自于好幾個交易的數據。


    第一個解決謎題的“礦工”會被獎勵50個比特幣,交易的相關區塊會被加入到整個鏈條中。隨著“礦工”數量的增加,每個謎題的難度也會隨之上升,這將使得每個交易區塊的產生時間保持在10分鐘左右。此外,區塊鏈的規模每次達到21萬個,獲得的獎勵便會減半:先從50個比特幣減少至25個,再從25個減到12.5個。按照這種算法,大約到2140年整個系統將產生 2100萬比特幣,達到預設的上限。


    深受業界贊許


    2008年中本聰關于比特幣的設計問世之時,正值政府和銀行管理經濟和貨幣供應能力的信用降至最低點。美國政府向華爾街和底特律汽車巨頭們注入大量美元流動性。美聯儲也推出了“量化寬松”政策,希望通過超發貨幣來刺激經濟增長。黃金價格隨之一路飆升。


    比特幣的設計理念完全脫離了政府和銀行(按照中本聰的算法,政府和銀行會使經濟陷入崩潰)的控制,它的設計不僅能夠有效預防欺詐行為,而且按預設上限發行的數量保證了比特幣的供應處在一個可控的水平,這就令其擺脫了熱衷于開動印鈔機的各大銀行的控制,同時避免了惡性通貨膨脹。


    2009年1月3日,中本聰自己通過“挖礦”獲得了第一批50枚比特幣——這也被稱為“創始區塊”(genesis block)。在隨后的一年時間里,只有極少數早期使用者知道這件事情。但是慢慢地,比特幣逐漸被孤立的密碼破譯界以外的用戶所知道。這一發明還贏得了許多電子貨幣行業資深人士的贊許。


    例如,b-錢發明人戴威(Wei Dai,音譯)稱比特幣的問世“意義重大”;“比特金幣”尼克·薩博(Nick Szabo)稱贊比特幣是“對世界的偉大貢獻”;著名密碼破譯專家哈爾·芬尼(Hal Finney)稱它“具有改變世界的潛力”。倡導數字隱私保護的美國非營利機構電子前沿基金會(The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最終開始接受以比特幣為形式的捐款。


    極少數比特幣早期使用者都分享開源軟件項目的社區精神。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編碼員加文·安德烈森(Gavin Andresen)花50美元購買了1萬個比特幣,創建了一個名叫“Bitcoin Faucet”的網站,向人們免費分發比特幣。


    佛羅里達州程序設計員拉斯洛·漢耶茲(Laszlo Hanyecz)被認為是第一個在現實世界使用比特幣的人。他用1萬個比特幣從著名比薩零售店Papa John換回來兩個比薩。漢耶茲先是將1萬個比特幣發給英格蘭的一名志愿者,后者接著用信用卡訂購了比薩。馬薩諸塞州的農民戴維·福斯特(David Forster)在售賣羊駝毛襪子時也開始接受比特幣付款。


    創始人身世之謎


    比特幣早期使用者在不忙著挖礦的時候,開始嘗試揭開中本聰的身世之謎。有人指出,Satoshi在日語中的意思是“聰明”。還有人認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這個名字或許是四家科技公司名稱的奇特組合,即三星(SAmsung)、東芝(TOSHIba)、中道(NAKAmichi)和摩托羅拉(MOTOrola)。


    有人甚至懷疑他根本不是日本人,他的英語簡直完美無瑕,與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無異。還有人認為,中本聰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具有謎一般使命的神秘組織:谷歌的一個團隊或是美國國家安全局。


    漢耶茲說:“我和自稱中本聰的人通過幾封電子郵件。我始終感覺,他不是一個真人。我可能每隔兩個星期才收到回信,好像有人只是偶爾查看那個郵箱。比特幣的設計非常棒,似乎不像是一個人獨力完成的。”漢耶茲曾是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成員。


    中本聰向來諱莫如深,偶爾亮相也只是在網上討論他的源代碼的技術問題。2010年12月5日,比特幣早期使用者開始要求“維基解密”網站接受比特幣捐款;原本言簡意賅、只談業務的中本聰情緒顯得異常激動。


    他在發表于比特幣論壇的一篇帖子中寫道:“別跟維基解密摻和。比特幣必須逐步成長,以便相關軟件可以不斷地加強。我呼吁維基解密不應使用比特幣。比特幣就好比一個雛鳥,還處于測試階段。除了進行交換,不應該有更多的用途,否則便不啻于玩火自焚。”


    如同他出人意料的現身一樣,中本聰此后神秘消失了。12月12日,即中本聰請求放棄用比特幣捐款的帖子發布7天后,中本聰在那個比特幣論壇發了最后一篇帖子,涉及新版軟件幾個無關緊要的問題。接著,對于用戶的電子郵件,他的回復變得更加難以捉摸,最后干脆完全不做回應。


    作為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曾經的帶頭人,安德烈森顯然是少數幾個目前仍與中本聰保持聯系的人之一。今年4月 26日,他告訴同伴:“中本聰今早提議,我們在公開談論比特幣時,應盡量淡化‘神秘創始人’的話題。”隨后,中本聰甚至連安德烈森的電子郵件也不再回復。


    比特幣早期使用者們都想搞清楚中本聰離開的原因。但那時,中本聰的發明已經具備了自我生存能力。


    紐約互聯網電視創業公司OnlyOneTV的布魯斯·瓦格納(Bruce Wagner)說:“比特幣愛好者的作用幾乎就像布道者。他們看到了這項技術的魅力。這是一場聲勢浩大的運動,仿佛一種宗教運動。在比特幣論壇上,你會覺察到這種精神。它不是為了你我自身利益,而只是為了改善比特幣的性能。”


    這是7月的一個早晨。50歲的瓦格納正坐在自己的辦公室中,OnlyOneTV的總部設在紐約曼哈頓。他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變成了比特幣的首席布道者。瓦格納主持OnlyOneTV節目《比特幣秀》(Bitcoin Show),在節目中宣傳比特幣的好處,采訪比特幣世界中的知名人士。


    此外,瓦格納還負責一個比特幣聚會團體,目前正打算在明年8月份舉辦首個比特幣“世界大會”。瓦格納在談到發現比特幣的那一刻時說:“我如癡如醉,五天五夜沒有吃飯,也沒有睡覺。我滿腦子都是比特幣,感覺就像是吸毒帶給人的刺激一樣。”


    比特幣價值飆升


    瓦格納并沒有夸大其辭。他說,比特幣是“自互聯網問世以來最令人激動的一項技術,”而eBay則是“一個龐大的吸血鬼”。在預測比特幣的未來時,瓦格納同樣顯得激動:“我知道它不是股票,不會暴漲暴跌。它會一直往上漲。”


    瓦格納的話暫時是對的。從2009年到2010年初,比特幣根本不值什么錢,在用戶開始使用比特幣進行交易的最初半年時間里,一個比特幣的價值低于14美分。2010年夏天,由于供應有限導致需求上升,比特幣的網上交易價格開始上漲。到2010年11月份初,一個比特幣的價值開始漲到36美分,之后回落到29美分左右。2011年2月份,比特幣的價值再度上揚。科技資訊網站Slashdot曾報道說,比特幣竟然和美元等值——達到1.06美元,隨后穩定在87美分左右。


    今年春季,由于美國知名財經雜志《福布斯》對比特幣的報道,這種新型“密碼貨幣”的價值此后一路飆升。從4月初到5月底,一個比特幣的價值從86美分漲至8 .89美元。科技資訊網站Gawker隨后在6月1日對比特幣在毒品走私者當中的流行做了報道,使得比特幣的價值在一周內增長幅度超過3倍。一個比特幣的價格達到27美元,而流通中所有的比特幣市值達到了1.3億美元。


    田納西州一個名叫KnightMB的網友因擁有37.1萬個比特幣(價值超過1000萬美元),成為比特幣世界的“首富”。漢耶茲當初用來購買比薩的一萬個比特幣的價值猛漲至272,329美元。他說:“我倒沒覺得怎樣,比薩真的很好吃。”


    比特幣獲得了通常只有硅谷科技企業IPO和蘋果產品發布會才能得到的關注。記者兼企業家杰森·卡拉卡尼斯(Jason Calacanis)在他的互聯網脫口秀節目上,把比特幣稱為是一種“根本性的轉變”、“我20年來在科技領域看到的最有趣的事情之一”。


    下一個大事件


    著名風險投資家弗雷德·威爾遜(Fred Wilson)將這種“社會劇變”稱為互聯網行業的“下一個大事件”,他舉的四個典型例子就包括維基解密、黑客入侵Playstation網絡、“阿拉伯之春”和比特幣。安德烈森也受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特別邀請,來到弗吉尼亞州的蘭利市中情局總部介紹比特幣的情況。瑞典盜版黨創始人里克·法爾克文奇(Rick Falkvinge)宣布,他要將自己的全部積蓄換成比特幣。


    此時此刻,比特幣的未來似乎一片光明。美國發明家馬克·薩普斯(Mark Suppes)購買了一臺舊ATM機,改裝以后準備用于將現金換成比特幣。薩普斯曾經從ebay網站上采購相關零配件,在布魯克林的閣樓造了一個熱核反應堆。


    在使用 Tor匿名軟件才能訪問的所謂“地下互聯網”,比特幣可以在像Silk Road這樣的黑市網站自由流通。用戶可以用比特幣在這些網站上購買任何東西,從蒸鍋、棒棒糖到將步槍變成機槍的裝置。一位網名“The Real Plato”的年輕比特幣粉絲在一次迎接新千年的自駕游中,只使用比特幣購買東西。比特幣粉絲中的貨幣收藏者開始夢想搜集盡可能多的比特幣,同時想搞清楚“創始區塊”究竟值多少錢。


    隨著比特幣價值的攀升,以及“挖礦”行為的普及,競爭加劇意味著利潤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軍備競賽”應運而生。“礦工”們開始為自己的計算機配備性能更為強大的顯卡,直至變得近乎難以找到。最早一批“礦工”使用的是手頭現有的機器,而新潮流則是,“礦工”用便宜的計算機配上頂級顯卡和嘈雜的降溫風扇,全天24小時不間斷運算程序挖礦。


    同任何淘金熱一樣,一個個令人半信半疑的故事在民間流傳。阿拉斯加州一位名叫Darrin的網友稱,一頭熊闖進了他的車庫,但幸運的是沒損壞他的設備。據說,另一位“礦高”由于電費非常高,警察突然搜查了他的房子,懷疑他在里面從事什么可疑活動。


    潛在危機顯現


    在這一片狂熱中,一些問題也開始顯現。程序開源設計的特性和自由主義政治哲學,加之又涉及奧地利經濟學派,使得比特幣逐漸引起公眾注意。但真正的貨幣現在岌岌可危,比特幣價值急劇增長引來了不同的反應,供給相對有限的比特幣就成了部分人用于投機的工具。


    與此同時,由于媒體不斷曝光比特幣,中本聰最初所擔心的問題也成為事實。美國參議員查爾斯·舒默(Charles Schumer)召開新聞發布會,呼吁美國緝毒局(DEA)和司法部關閉Silk Road,理由則是這家網站“以我們前所未見的方式在線走私毒品”,并將比特幣視為一種“在線洗錢模式”。


    與此同時,比特幣粉絲對中本聰越來越崇拜。一些人開始兜售印有 “I AM SATOSHI NAKAMOTO”字樣的T恤。比特幣粉絲還呼吁將比特幣的最小單位命名為“satoshi”。有些人開始推出以Satoshi為主題的科幻小說,并且不斷渲染中本聰的身世之謎。有的人推測中本聰已不在人世,也有人認為他實際就是維基解密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


    還有許多人相信,他就是加文·安德烈森。也有一些人認為,中本聰應該就是芬尼、薩博或戴維三人中間的一個。薩博本人則說,中本聰可能是芬尼或戴維。瑞士編碼員和活躍的社區成員斯特凡·托馬斯(Stefan Thomas)對中本聰在比特幣社區發表的500多篇帖子進行了細致研究,根據發帖時間繪制出一張圖表。結果顯示,中本聰在格林尼治標準時間早上5 點至11點之間幾乎從不發帖。


    鑒于周六周日也呈現相同模式,因此托馬斯認為中本聰在這段時間應該是在睡覺,而不是工作。(格林尼治標準時間早上5 點至11點正是美國東部時間午夜至早晨6 點之間。)其他一些線索顯示,中本聰應該是英國人:他在“創始區塊”編碼中提到的報紙標題出自英國《泰晤士報》,而他在論壇上發布的有關比特幣源代碼的帖子和評論使用的全是英式拼法,如optimise和colour,而非optimize和color。


    技術缺陷爆發


    不過,即便是最純粹的技術也需要與不純粹的世界互相妥協。比特幣的源代碼和創意或許毫無破綻,但比特幣本身(構成這個虛擬貨幣單位的獨特字符串)卻只是一個個信息片段,需要儲存在某些地方。默認狀態下,比特幣會被保存在用戶桌面的電子“錢包”中,在比特幣價值不高、易于挖掘且被技術人員擁有時,這種辦法是有效的。


    然而,隨著比特幣越來越值錢,計算機也就無法勝任這項任務。一些用戶開始采用多重備份的方式來保護他們的比特幣,甚至將其加密保存于沒有聯網的計算機上。也有人將它們保存在云端,或者干脆是保險箱里。即便是一些經驗豐富的早期使用者,他們在保護比特幣時同樣遇到了麻煩。


    例如托馬斯,他的電子錢包有三個備份,但他無意刪除了兩個,第三個備份的密碼又丟失。結果,他損失了7000個比特幣,當時價值14萬美元左右。托馬斯說:“我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來恢復這些備份,但一切努力都白費了。感覺真是太痛苦了。”大多數人都會將現金放入銀行保存,不過比特幣使用者對銀行并不放心。


    對于這種新的貨幣,一種與之相配套的金融服務開始興起。網上開始出現“在線錢包服務”,聲稱能夠有效保護客戶的電子資產。同時,交易所也應運而生,可允許用戶將比特幣換成美元或者其他貨幣。比特幣本身可能已經十分分散,但是用戶卻迫切希望由第三方來幫助管理比特幣。激進的自由主義者甚至認為這些第三方比聯邦保險機構更加安全。大部分第三方機構都是互聯網店鋪,客戶根本無從得知它們的主人是誰。


    果然,隨著比特幣的價值越來越高,一些令人煩惱的事情也開始困擾比特幣的擁有者。今年6月中旬,一位自稱Allinvain的用戶稱價值50多萬美元的2.5萬個比特幣被人從計算機中偷走。大約一周以后,總部設在東京的比特幣交易所Mt.Gox遭到黑客攻擊,這家交易所處理著市面上大約90%以上的比特幣兌換業務。


    Mt.Gox限制用戶每天只能兌換價值不超過1000美元的比特幣(按案發當時兌換率,大約為35個比特幣)。不過,黑客在實施攻擊后篡改了Mt.Gox的交易程序,發出一道大量拋售比特幣的交易指令,讓比特幣的兌換率降低為零。如此一來,黑客便將其他用戶的數千個比特幣據為己有。


    案發以后,市場合力阻止這名黑客兌現。比特幣價值隨之暴跌,隨著大批投機者紛紛涌入市場,低價買入別人拋售的比特幣,使得這種虛擬貨幣的價格迅速回升,黑客最終僅得到大約2000個比特幣。


    Mt.Gox因此事停業一周時間,隨后恢復交易,但損失已經無法挽回,比特幣的價值從此再未重返17美元的價位以上。Mt.Gox在一個月內喪失了10%的市場份額,這些份額全部流向智利比特幣交易所 TradeHill。最為嚴重的是,這一事件重創了比特幣社區的信心,引發了一連串負面報道。


    形象一落千丈


    一夜之間,比特幣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從未來貨幣變成了反面材料。電子前沿基金會悄然停止接受比特幣捐款。兩位擅長網絡分析的愛爾蘭專家就發現,比特幣的使用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隱秘和安全,他們成功識別了使用比特幣給維基解密捐款的人的身份。(該組織在2011年6月宣布接受比特幣捐贈。)


    另外,比特幣的使用和維護也過于復雜,讓許多新用戶失望而歸。曾經有一段時間,獲取比特幣的最簡單方法是,先通過Paypal購買Second Life中的Linden虛擬貨幣,再用Linden貨幣去兌換比特幣。隨著媒體報道的基調從夸大其詞轉向懷疑,人們也從最初的興奮開始變得不滿起來。


    更多的災難接踵而至。位于波蘭的第三大比特幣在線交易所 Bitomat發現自己的系統偶爾會出現計算異常的現象。安全專家分析后認為,針對比特幣用戶的病毒已經泛濫:有些被設計成盜取現有的比特幣,還有一些可以控制別人的計算機來“挖礦”。到了夏天,最早推出比特幣錢包服務的MyBitcoin停止回復電子郵件。


    事實上,人們一直就對這家網站心存疑慮。MyBitcoin在西印度群島注冊,由湯姆·威廉姆斯(Tom Williams)創建,但他從未在比特幣論壇上發過貼子。


    在沉默了一個月以后,比特幣布道者瓦格納終于道出了許多人心里一直想的一個疑問:運營MyBitcoin的人顯然卷錢潛逃。瓦格納本人透露,他將自己的2.5萬個比特幣全部保存于MyBitcoin,他還推薦親朋好友使用MyBitcoin的服務。他還幫助調查人員指認過幾名嫌疑人。


    被指“龐氏騙局”


    MyBitcoin的主人最終浮出水面,但他聲稱自己的網站遭到黑客攻擊。結果,瓦格納成了受害者,他一段涉嫌抵押貸款欺詐的不光彩記錄被曝光,在比特幣社區的信譽大跌。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成員杰夫·加茲克(Jeff Garzik)說:“人們錯誤地認為,虛擬貨幣就意味著你可以相信互聯網上任意一個人。”


    沒人能像中本聰那樣得到比特幣粉絲的信任,他依然保持神秘。他創造的世界有了崩潰的風險。有些比特幣用戶開始懷疑他為中央情報局或美聯儲效力。還有人擔心比特幣是一個“龐氏騙局”,而中本聰就是金融巨騙伯納德·麥道夫(Bernie Madoff)。


    鐵桿比特幣粉絲依然堅持自己的信念,不只是對中本聰,也是對他建立的整個系統。但毫無疑問,除了鐵桿粉絲,普通公眾對于比特幣的質疑正在不斷增加。比特幣用戶似乎要解開心中的一個疑團,即中本聰為何要放棄自己創造的這個世界?


    即便中本聰拋棄了他的追隨者,但他們可不打算讓比特幣就此消失。即便比特幣的價值仍在下跌,但他們仍然在對這個脆弱的經濟系統投資。瓦格納提議參加“占領華爾街運動”的示威者應該使用比特幣。隨著挖礦淘金熱的結束,一些“礦工”開始丟棄他們的設備。加茲克說:“人們厭倦了高電費、高熱量和高噪音。越來越多的社區成員開始轉向基礎建設。”


    倫敦的核心開發成員埃米爾·塔吉(Amir Taaki)說:“你可以說,比特幣遵循了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的‘炒作周期’規律,即一種理論上的技術從被采用到成熟的曲線。這個周期始于技術萌芽期,然后經歷期望膨脹期、幻覺破滅谷底期、復蘇期和生產力成熟期等四個階段。”根據這一理論,比特幣正在走出幻覺破滅谷底期,人們開始珍視可靠的代碼,拋棄人為因素和圍繞這種因素的動蕩。


    遭受廣泛質疑


    除了鐵桿粉絲,比特幣正遭受越來越多的質疑。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撰文指出,比特幣不穩定性導致了部分用戶的囤積行為。電子貨幣先驅斯蒂凡·布蘭茲(Stefan Brands)認為,比特幣的設計堪稱“聰明”,但整體設計基本上類似于“金字塔結構”,只會給早期的一批用戶帶來回報。


    布蘭茲說:“我認為最大的問題最終還是信用問題,因為這一貨幣的背后沒有任何支持。我知道這會存在一些爭議,它完全是錯誤的。基于法律機制建立起來的信用體系,在比特幣整個設計中都沒有得到體現。”


    如果中本聰能夠站出來回應這些質疑,那一定會很有趣,但遺憾的是他并沒有表態。他不回復電子郵件,那些有可能知道他身份的人都否認自己知情。安德烈森本人斷然否認他就是中本聰。他說:“我不知道他的真實姓名。我希望有一天他不再像現在這樣神神秘秘,但我預計他不會。”


    薩博和戴威也分別否認他們是中本聰。而被確診為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的芬尼也通過電子郵件予以否認:“根據目前的情況,我在世上的日子屈指可數了,對我來說透露身份沒什么大不了的,但我的確不是中本聰。”《紐約客》和Fast Company都試圖揭開這一謎團,但未能如愿。


    種種跡象表明,中本聰是一位接受過過時編程培訓的學者。塔吉指出,中本聰的注釋手法在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十分流行:“他也許50歲左右,年齡應該在10歲上下浮動。”有些人對自己的猜測相當自信。一位數字貨幣專家說:“他最多擁有碩士學位。他顯然是比特幣的開發者之一。或許是加文,看一看他的背景就清楚了。”


    白帽黑客丹·卡明斯基(Dan Kaminsky)表示:“我懷疑中本聰是某家金融機構的一個小型團隊。我有這種感覺,他應該與朋友一起搞這個項目。”加茲克表示,現在鐵桿比特幣粉絲也停止了對中本聰身世的調查。他說:“我們真的不在意誰是中本聰。誰寫的代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代碼本身。即便他竊取、欺騙和拋棄了比特幣使用者,不過代碼本身是真實存在的。


    selaoban在线视频免费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日本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免费10|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波多野吉衣|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沈樵|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亜洲毛片|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人妻|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天堂不卡| 国产在线麻豆精品| 最新国产精品自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WEB| 久久精品桃花综合|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尤物| 国产福利91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成人A区在线观看|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永久在线|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99精品国产99久久久久久97|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 成人三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福利| 色播精品免费小视频| 正在播放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 亚洲youwu永久无码精品| 日韩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 经典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在线精品免费视频无码的| 思思91精品国产综合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久久网站|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日韩成全视频观看免费观看高清| 日韩精品成人亚洲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