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SEO行業分為兩派——技術派和理論派,技術派認為應該深入理解搜索引擎工作原理,學會web開發,這樣做SEO才能走得遠;理論派則認為只要掌握理論,會不會編程無所謂。當時SEO人員紛紛站隊,在各大SEO論壇上吵得熱火朝天。
我是個實用主義者,開始站的是理論派,因為當時我還停留在“改title、每天一篇文章”這個初級認知階段。但當我看了一個博客的一篇文章后,覺得很有道理,書里提到了一本書叫這就是搜索引擎,我激動之下就買了。幾十塊錢吧。書里面很多公式難以理解,我遇到公式就跳過去,就這么看完了。從此知道技術是有必要的,開始站隊技術派。
兩派吵得火熱的時候,百度在六月份來了一次大調整,一夜之間很多網站的收錄、權重雙雙歸零,哀鴻遍野,很多站長一夜回到解放前。而我,則有了學技術的想法。
斷斷續續學了幾年,HTML、CSS、DIV這些了解了個大概,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卻一直不得其門而入。我有好幾次都下定決心學某個語言,最后都沒堅持下來。
第一次是PHP,當時還是2015年,看了幾段視頻后我就去看電視劇了,后來幾經耽誤,就放棄了;
第二次是java,當時工位離程序員比較近,就接觸了java,然后拿了一本張孝祥的書開始猛看,看了前兩章就看不懂了,借用魯迅的話來說就是“我感到了一層厚厚的障壁”。再加上我懶得跟著書寫代碼,只顧看書。看懂了類之后就看不懂了,后來也放棄了。
第三次還是PHP,當時一心想搞懂網站,而用php建的站還比較多,所以就學了,但搭個學習環境就花了很多天,最后還沒搭好,后來就慢慢地放棄了。
經過了這三次學習,我雖然還是個編程門外漢,但至少把一些基礎的語言結構和類都弄懂了。
第四次就是python,開始是在網上看資料,發現看不懂,就買了本python學習手冊,800多頁,因為書很簡單,自己之前打的基礎也不錯,不到一個星期就看完了。然后就開始學習爬蟲庫,買了幾本書看不懂,中間隔了好幾天,后來鬼使神差去找視頻看,看了一部視頻后跟著寫,也寫了兩個程序,爬出了結果。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先是自己寫爬蟲,爬了一個論壇的幾十萬條數據,然后自己寫了個程序解決了SEO工作中一直沒有解決的查收錄比率的問題。
然后就勢如破竹了,花了兩天解決了模擬登陸和模擬瀏覽器問題,一天解決了JS抓取,一個下去學會了把爬取結果放進數據庫里,代理IP因為費用問題還沒有抓取。
記得之前看電視劇《冬至》的時候,有一句臺詞印象深刻:假如你沒有體驗過有錢的幸福,你就無法理解沒錢的苦。我的理解是:假如你沒有體會過會編程的幸福,你就無法理解不會編程的苦。
以前我剛接觸一個行業的時候,總想調查這個行業的用戶需求,做法就是去行業論壇看帖子和去問答平臺看問題,時間長,而且效率低,得出的結果還很片面。現在不一樣了,把帖子和問題爬一遍,看看瀏覽人數和回復,再用語言處理庫分析一遍,用戶需求就出來了。
還有就是查有效收錄,大型網站一個欄目里可能有幾萬個網頁,市面上沒有現成的工具,怎么辦?以前只能涼拌,現在不一樣了,寫段代碼跑一跑,不僅能得出來收錄比率,還能查出來哪個頁面收錄了,哪個頁面沒收錄。至于分析網站日志,現在不僅能分析,還能監控。
至于監控友情鏈接、收錄監控、預警監控等功能,都可以解決。
Python只是工具,當它和SEO、運營、營銷結合起來的時候,它的作用大得無法想象。
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人會使用工具!
評論(0人參與,0條評論)
發布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