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長需要關注的頁面度量




我們會注意到一般的網站分析工具的結果展現會有許多不同的報表,并且各類報表中又會有重復或不重復的各類度量,當然每張報表可能都會有其不同的展示角度并提供不同的數據分析的用途。但也許我們日常無法全面地關注所有度量,一般都會根據網站的特點著重的關注某些跟網站運營狀態息息相關的度量。Google Analytics內容模塊的幾張報表上一般會展現:
Pageviews、Unique Pageviews、Avg. Time on Page、Bounce Rate、%Exit(離開百分比)及$Index(目標價值指數)
下面列出的是我個人認為對于評價網站頁面比較重要的幾個度量,或者說是個人比較喜歡和關注的幾個度量:
1. 訪問量(Visits)或者唯一頁面瀏覽次數(Unique Pageviews)
上面已經對這兩個度量進行了介紹,它們對于單個頁面而言計算得到的數值是一樣的,只會在計算匯總的時候存在差異。那么為什么選擇訪問量,而不是頁面瀏覽數或者唯一用戶數呢?我的理解是在同一個Visit中,如果用戶多次瀏覽同一頁面,那么很有可能使用戶喜歡刷新或重載頁面,或者用戶習慣于倒退操作而重復穿梭于你的網站,所以這些重復瀏覽對于評價頁面的優劣比較沒有意義;而如果是不同的Visit,即使是同一用戶瀏覽了同一頁面,那么我們更多地可以理解為用戶對于上次看到的內容意猶未盡,想再仔細研究個究竟,這種頁面瀏覽對于評價一個頁面是有效的,所以我更偏向于選擇頁面的訪問量Visits。
2. 崩失率(Bounce Rate)
好吧,無論你怎么稱呼它,都不得不承認它的魅力十足,網站有很多相關的文章。
對于它的價值我是這樣理解的,用戶會直接跳出,無非3種情況:1.誤闖;2.內容過于乏味;3.進入的頁面也是網站的出口。所以在關注Bounce Rate的時候有必要進行特殊情況特殊分析,比如網站首頁的Bounce相對比較高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作為網站最前端的大門,可能會有相當一部分用戶誤闖了進來;而網站的底層內容細節頁面的Bounce Rate比較高有可能用戶直接進入該頁面,找到了需要的信息并離開了,也就是上面所說的第3種情況。而排除這兩種特殊的訪問,如果其他頁面的Bounce Rate偏高,那么說明該頁面有問題了。
3. 頁面平均停留時間(Avg. Time on Page)
這個應該比較容易理解,用戶需要獲取你頁面中的某些信息就會需要一定的瀏覽時間,當然根據頁面提供的內容的長短和復雜度,平均停留時間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我們不需要關注這類情況,我們只需要揪出那些平均停留時間短到用戶幾乎無法對頁面內容作出有效反應就已經離開了的那些頁面,毫無疑問這些頁面是有問題的。
頁面細分
基于上面介紹的這些度量,我們可以選擇任何的單個或者多個來對頁面進行細分,我想到的有以下結果細分的方法:
基于Pageviews、Unique Pageviews、UniqueVisitors區分熱門頁面和冷門頁面;
基于Avg. Time on Page區分有趣的內容和乏味的內容;
基于Bounce Rate及下一瀏覽頁面的多樣性來區分病態頁面和樞紐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