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f
交互設計評估方法: 1.架構和導航Architecture and navigation ¨ 是否采用了用戶熟悉或容易理解的結構? ¨ 是否能識別當前在網站中的位置? ¨ 是否能清晰表達頁面之間的結構? ¨ 是否能快速回到首頁/主要頁面? ¨ 鏈接名稱與頁面名稱是否相對應? ¨ 當前頁面的結構和布局是否清晰? 2.布局和設計Layout and design ¨ 是否采用了用戶熟悉的界面元素和控件? ¨ 界面元素和控件的文字、位置、布局、分組、大小、顏色、形狀等是否合理、容易識別、一致? ¨ 界面元素/控件之間的關系是否表達正確? ¨ 主要操作/閱讀區域的視線是否流暢? ¨ 其他文本(稱謂、提示語、提供反饋)是否一致? 3.內容和可讀性Content and readability ¨ 文字內容的交流對象是用戶嗎? ¨ 語言是否簡潔、易懂、禮貌? ¨ 內容表達的含義是否一致? ¨ 重要內容是否處于顯著位置? ¨ 是否在需要時提供必要的信息? ¨ 是否有干擾視線和注意力的元素? 4.行為和互動Behavior and interaction ¨ 是否告知、引導用戶可以做什么? ¨ 是否告知需要進行哪些步驟? ¨ 是否告知需要多少時間完成? ¨ 是否告知第一步做什么? ¨ 是否告知輸入/操作限制? ¨ 是否有必要的系統/用戶行為反饋? ¨ 是否允許必要的撤銷操作? ¨ 是否頁面上所有操作都必須由用戶完成? ¨ 是否已將操作步驟、點擊次數減至最少? ¨ 是否所有跳轉都是必須的(無法在當前頁面呈現)? 交互設計的評估通常有以下方法@馬力 1. 啟發式評估方法&專家評估 利用一些已有的設計原則和行業準則等,由有經驗的設計師,按照這些原則、Checklist進行評估。你可以按照這些原則去檢查設計,看看是不是有違反這些原則的設計漏洞,通常通過這種檢查,你可以快速的找到一些問題。 2. Usability Testing(可用性測試) 由有經驗的設計師(或者可用性專員等等,any title),對產品進行分析,找出關鍵的Use Case,然后根據這些Use Case撰寫腳本,布置出一些任務來。同時,根據產品的用戶群,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用戶,邀請這些用戶和你一起來做可用性測試。注意,這些用戶叫做“參試”,而心理學上通常叫“被試”,這是有區別的,要明確你是要和用戶一起測試產品,而不是去測試他們自己。 測試時通常有一個主持人來陪同用戶,按照事先擬定的腳本,一步步來使用產品,主持人需要在過程中緊密的觀察用戶的使用,發現問題并和用戶溝通(一定要讓用戶很放松,很自然,國內用戶通常會緊張)。當用戶操作發生錯誤,或者迷惑不解等等時,主持人就要重點留意,并挖掘出用戶出現這些問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如此這般,可以發現很多有價值的可用性問題,然后來改善設計。參試的人數一般7~8個人就可以(當然還要看產品的具體情況,用戶群的大小、集中程度等等),如果你是快速迭代的測試,5個人甚至都可以。 3. Log分析 可以在軟件/應用/Web里記錄Log,來分析用戶的行為。Log里可以包含各種你想記錄下來的行為/事件,如點擊次數、停留時間、從那個地方離開的,等等,當然如果你要分析具體的交互設計的話,最好一開始能有一個假設,建立一個模型,例如什么樣的數據會證明這個設計是好的,或者是差的,是點擊率的高低?是兩個數值之間的聯系?等等。 4. A/B Test 可以出兩個或者多個交互設計的方案,同時放出來讓用戶使用(需要控制用戶群體),然后根據數據(或者用戶反饋),來比較選擇某一個更優的方案。需要注意的有兩點: (1)方案本身要注意控制哪些是變化的因素哪些是不變的,例如一個方案用的是按鈕,而另一個方案里是鏈接,其他的地方都不變,這樣根據點擊率就可以知道哪個更好一些,如果你同時又變化了別的內容,例如一個加圖片,另一個不加,就很難分的清是哪個影響的了。 (2)用戶群要控制好,或者說抽樣要合適,盡量能讓兩種方案接觸的用戶群組成相同,這樣就容易比較。 5. 其他方法 例如,通過眼動儀來追蹤視線以發現用戶的關注點等等。這在很多地方,特別是要微觀的調整布局設計等時非常有用,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設計還不需要到這個層面上去測試和觀察,因為總是有更多顯而易見的問題被我們以更廉價的方法識別出來。 總結:個人覺得評估的方式有很多種,我們只要把握其中的幾種就可以了,更多的時候或許跳出做產品的思維方式作為小白用戶來使用產品,也許能夠獲得許多對于產品有不一樣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