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是一個多邊的生態,“用戶”、“你的站點”、“競品站點”、“搜索引擎”,這4個點隨便一個發生變化,都有可能導致自身站點的SEO流量波動。(其實還應該把像新浪、知乎這種“流氓站點”也算進來,但是“流氓站點”拿到不同行業流量的占比差不多是恒定的,所以也不那么重要。)
任何行業,判斷任何手段是夠有效的前提,是“有反饋”,而反饋時間越長,這越會影響判斷的準確性。
比如網站流量漲了,有可能不代表SEO搞的好,可能是因為某個競品網站的流量掉了。
比如有些高競爭、存在巨頭網站的行業,一個處于第二梯隊的網站流量變化,大部分取決于巨頭網站的流量變化,它掉,你才有可能漲,它不掉,你就沒機會漲,所以,除非行業整體搜索量變大,否則只能放棄行業流量競爭,尋找行業弱相關的流量來做。
然而在搞SEO的過程中,很容易把大部分目光集中在“自身網站”,而忽視了“用戶”、“競品網站”、“搜索引擎”的變化。
之前流傳很廣的SEO公式,“整體收錄量×整體排名×整體點擊率×整體搜索量”這個,放到現在感覺十分尷尬。
比如其中幾個子因素:
整體收錄率 = 搜索引擎抓取量 × 頁面質量
排名 = 頁面排名 × 網站權重增益
“頁面質量”怎么定義?什么頁面才能叫頁面質量好的?權重增益又怎么算?
如果能夠得到有效“反饋”的前提,是能夠對結果性指標及其影響因素做出明確且及時的數據量化。
而能夠量化,就意味著不能夠使用諸如“頁面質量”、“權重增益”這類含糊其辭的名詞,應該全部換成“XX率”、“XX量”、“XX占比”之類可進行數據計算的明確指標。
基于此,焦大SEO學堂對這個公式做了如下修改:
有幾個點可以一本道下。
全網非重復頁面占比
這是反應競爭度的一個指標,公式為:
全網非重復頁面占比 = 自身站點包含關鍵詞的頁面數 / 關鍵詞搜索結果總數
評論(0人參與,0條評論)
發布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