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中,一個網站的起步通常從選詞開始,選詞就是定位,準備做什么,靠什么盈利,多大規模,對象是誰,一切都體現在選詞中,無疑非常重要,正確到位的選詞可以事半功倍。
選詞里的行業預判
選詞就是選行業,一段時間內在哪個行業發展,賺哪個行業的錢。毫不夸張的說,一類詞就是一個行業,在細分垂直的趨勢愈演愈烈的年代,越窄越專注越容易產生收益,也越容易活下去。
我有個朋友,做觀賞魚餌料,一個細分粒度的行業。這個行業可能市場不太大,相對做的人就少,面臨的競爭相對不那么激烈,就容易因為先發優勢而在這片市場站住腳。
通常選行業在先,選詞在后。而互聯網中也有人選詞在先,依靠詞的分析發現容易賺錢的行業然后扎進去。二者在互聯網時代互為補充,互相參照修正。
選詞在選行業過程中能起到什么具體作用?第一了解市場容量,這跟互聯網時代任何一個行業都跟互聯網產生了密切聯系有關。放十年前大多行業都還在線下默默耕耘,互聯網上數據還乏善可陳的時候,根本不可能依靠網絡來探測一個行業的深淺。市場容量的維度個人認為一大概有多少潛在消費者,二消費者的增長后勁有多大,三它能做到多大的資本體量,四最大的公司能做到多大規模,五大概能容納多少家同類競爭者,六它適合放在什么地方發展,南方?北方?還是沿海?第二了解行業現狀,前面六點提到的內容目前是個什么情況,在選詞的過程中得有個了解,從而能確定自己要付出的代價,能做到的最大限度,利潤比,網絡在行業的滲透度等。或許在這個過程中會讓你定位到更細更有機會的小行業去做。這都是事先未可知的。
一句話,得搞清楚我得付出多大成本做到多大規模,適不適合我去做,有沒有更好的選擇。選詞做的好這些問題迎刃而解,詞中隱藏著市場規律。
舉個例子:
最近公共單車租車很火,其中兩家品牌知名度最高,一家叫mobike,一家名為ofo。這個行業是個新興行業,是出行困難及政府提倡綠色健康出行衍生出來的行業機會,加上私家車租車業的紅火帶動了它的發展。這個行業實話說不是SEO的菜,行業屬性決定去搜索單車租車的人實在少,沒有做SEO站獲取流量及用戶的必要,而且也難以獲取對應用戶。這不妨礙江太公以它為例,假設它是十分依賴搜索的一項服務,我們在選擇這個行業之前,先做基于確定行業的目的進行抓詞拓詞分詞及對應詞相關數據采集及分析的操作,首先假設某天靈機一動,想到公共租車這么一點子,但我們并不明了它的市場需求,容量,現狀如何,ok,選詞,自己開發軟件或者購買相關抓詞拓詞軟件,將與這個需求相關相近的詞進行窮舉,江太公認為粒度越小,越容易被窮舉,畢竟人類詞匯是個有窮量。假設我們通過這一步將各個可能平臺(百度庫,搜狗庫,好搜庫,bing庫,Google庫,淘寶庫,騰訊庫等)的相關出現詞都收入囊中了,然后再使用分類及去重軟件將這些被窮盡的詞進行按不同需求維度劃分,這個維度的確定由我們需要知道什么及用戶需求決定。分類清晰的詞庫可以讓市場考察者足夠清晰的看到這個行業中,用戶的主要需求點痛點在哪里,這就是從事這個行業的人該去提供價值的地方。在抓詞拓詞的過程中也有很多有價值的維度需要同步記錄,比如說某詞出現的次數,詞與詞之間的自然出現關系,出現時間,平臺,以及每個詞對應的內容數量,對應的網站主域名,網站主體,網站SEO各項指標(域名年齡,權重,收錄量,對應詞排名等)等,這同樣是需要在行業研究的階段被考慮進去的。越細致的選詞分類將有更準確的市場把控。這跟戰爭年代的情報一樣,越準確,越容易成功,在微觀層面精細的繪制出用戶行為畫像,對后續的經營該有多大的幫助和指導哇!詞被抓取及分類后就該視覺化,數據化,只有這樣才方便人去觀察比較,正如百度指數或統計工具做的那樣。針對性定制的數據視圖才更具指導價值。最終的結果呈現就是告訴你它這個行業可不可以做,你的機會在哪里,以及如何入手。一旦微觀上胸有成足,成功機會就大大提升了。
選詞選用戶
在搜索行為中,任意關鍵詞都可以具化到一類人群。比如搜索京東最近大面積廣告的送禮年貨,就可以具化到年關走親訪友的人群。索尼相機則可以定向到有意購買相機的消費群體。越具象則人群越精準。所以SEO行業非常喜歡長尾詞,量大精準轉化率高,但這不是聚攏周邊用戶的好詞,而且所費精力也很大。詞的選擇與意圖抓潛哪類人群密切相關。
關于詞跟用戶的關系,可按其意圖如下劃分:
常規知識信息類,消費傾向知識信息類,導航類,買前輔助類,強購買消費類,買后信息類。等。生活中絕大多數的搜索都屬于常規信息獲取,只具流量價值,不具直接商業價值。新聞站點需要這類信息詞,海量的信息撐起一個個高流量的大站,將流量用廣告,游戲,app市場,直營電商,CPA形式等進行售賣。當然也可以與需要流量和用戶的商家合作占股或抽成,比如微信上的京東入口。這類詞在互聯網初期造就了相當一批大體量的成功的企業,即便前兩年,仍舊流行燒錢做體量,體量就是流量,就是用戶。百度知道,求醫問藥,知乎,豆瓣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思路就是依靠用戶產生的巨量常規知識信息詞形成頁面,從而圈住盡可能多的互聯網流量,各個行業都有。這類詞的機會已過去,除非另一種新的互聯網形式出現,比如像微博當初對用戶的強力聚集。消費傾向知識信息類,單辟這類的目的在于生活中除去毫無購買可能或購買可能很低的詞之后的一類暴露了消費意愿的直接商業價值的詞,比如搜索江太公的人是奔著了解這是個什么東西去的,離消費較遠,還比如搜索北京西邊區市,是奔著了解地名去的,也不太有消費的意愿。當然對于研究專門市場營銷或者消費者心理學的人來說,任何的信息都有可能對應到某種消費上去,這種可能咱們不談。畢竟太遠我們并無這樣的精力財力物力去實現轉化。消費傾向類詞,比如說iphone7s什么時候上市?獲取這類用戶關注及留存是很有可能在后面成為消費者的。導航類比如搜索品牌詞,記不住域名,這類詞是某品牌的定向詞,對他們具有極高價值,比如搜新東方,就可當做商業價值詞對待,可能隱藏著培訓需求。買前輔助類,比如搜索哪家好,某某性價比如何等等。這類詞肯定是好詞,營銷站必爭詞之一。強需求詞指的是購買意向特別明顯的一類,比如xxx售價,xxx哪兒有賣,某某公司電話等。相較輔助類,更可能立即實現成交,這類是站點核心詞,由權重頁承載的詞。買后輔助,比如xxx怎么用,iphone屏花了怎么辦等,可用來沉淀用戶,成為下次購買的意向人群。
說白了。選詞就是將自己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聚焦到適合自己的一類用戶身上。
選詞就是對自身的理性評估
所謂理性評估,就是知己,常規信息詞需要依靠較長時間和大量投入方可圈起夠多的用戶,以便后續內部進行流量分發變現。消費傾向詞較少些投入,因為圈起來的用戶實現定向成交的可能性較大,圈起來之后在內部建立管道進行教育留存,促銷轉化。消費輔助則更進一步,相對應成本會更小,轉化周期會更短些。強需求詞則非常適合資金不雄厚的網站主,但同時這類流量又是最貴的。少而貴。但考慮到它的高轉化,又是必爭之詞。買后類詞跟輔助類比較接近,不贅述。如何評估自己,從而做到選擇最佳,需要借助后面對競爭對手的細致分析。
一句話,多大本事做多大事。
選詞是對競爭對手的客觀分析
選詞上,另一維度是熟知處于同一行業的競爭對手。在前面已談到對詞的收錄量,域名量,權重等數據的抓取。這些數據就是用來考量競爭對手強弱的必需數據。若能在足夠細致的維度上分析到競爭對手的強弱,則更能精確的設定自己可能花費的代價及達到的程度。當然這些工作單靠人工是很難做到精確的,所以才有了大數據的興盛。在商業上大數據的最大價值莫過于降低實現利益最大所要付出的代價。關于數據分析對SEO的影響后面江太公將專門闡述。
可以這么說,選詞的過程也是了解并熟知競爭對手的過程。關于競爭對手從選詞角度來說,可細化的地方很多,比如選以上幾類詞的比重,用以評估它的實力等。
選詞體現差異化策略
經過以上步驟,我們了解了不同類別的詞所對應的市場容量,競爭對手的多少及強弱,及對自己的了解等。便可以在差異化上做文章,避開強競爭對手,另辟蹊徑達到目的。
評論(1人參與,1條評論)
發布評論
最新評論
確定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