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等平臺型網站的難點及解決方法初探
做平臺型網站(如b2b貿易平臺)跟騎自行車一樣。騎自行車有一個最低速度,你必須大于這個速度,不然就倒。做平臺型網站會有一個“最低流量”(往往還挺大),你達不到這個訪問量,訪客只會越來越少。
這個道理很簡單,但筆者為什么還是要拿出來說呢?因為這跟做其他事情不一樣,做其他事情(比如做傳統生意),你可以說,我由小做起,慢慢做大。寫博客,你可以告訴自己,別人每天幾十萬訪問量由它幾十萬,我每天幾百訪問量我也不著急,慢慢寫。
但對于平臺型網站來說,這種路線完全走不通。比如你現在有幾萬訪問量,你不能說我不著急慢慢來。你得很著急,因為你所在的行業的特性要求你日訪問量達到二十萬才能活下來。
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因為平臺型網站本質上的運行規律是“雞生蛋,蛋生雞”。以b2b網站為例,你想要有大把采購商來你網站的前提是你已經有了大把優質供應商在平臺上。但是想要有大把優質供應商來你網站發布產品的前提是你平臺有大把采購商。上面這個關系論證平臺型網站“起步難”。
接下來說為什么很難“從小慢慢一步步做大”。比如你的網站平臺最近幾天已經達到幾萬訪問量了(其實已經不算小網站了),先別忙著發展,維持原有水平就相當不易。因為只要你的平臺上的產品信息的數量質量新鮮度等指標不足以讓“采購商”心動,他就不會發詢盤,或者詢盤量很少,而采購商的詢盤是維持平臺上供應商信心指數的最重要籌碼。
所以,做平臺,本質上是做信心,你要有能力做到讓兩邊都有信心。采購商的“詢盤”維持或者激發著供應商更新產品的信心,供應商更新產品的速度和質量又維持或者激發這采購商發“詢盤”信心。
因此,你的平臺如果達不到一定的訪問量,就很容易陷入“詢盤越來越少”,“產品更新量越來越少”的惡性循環。
那么如何才能規避這些問題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可以嘗試:
第一。切入口一定要小。降低“最低訪問量”。別說做全行業,你甚至都不應該去做一個行業,應該去做一種產品。切入口越小,你的平臺所需要的“最低訪問量”就越低。比如做全行業的平臺至少要100萬的日訪問量才做的起來。那么,單行業可能10萬就夠。一種產品的話,或許一萬訪問量就夠。這種情況下,你的平臺如果有2-3萬訪問量,就會看起來很“飽滿”。做這種產品的人,會把你列為他訪問的第一網站。
第二。先做博客,工具型網站,網店等不存在“雞生蛋,蛋生雞”問題的網站。把你的博客,工具性網站,網店等做到不錯的流量之后,至少你認為已經達到那個“最低訪問量”了,再推出你的平臺,這種情況下平臺能“跑起來”的概率就大大增加。
說幾個案例:
博客: dbanotes
fenng是IT圈的大牛,微博,微信,博客每天都有相當多的粉絲和讀者,所以他一推出 startup news(也可算是一個平臺型網站),就能馬上進入正常運營狀態。因為他的讀者和粉絲量應該遠超“startup news”想要跑起來的“最低訪問量”
網店:京東。
當然這個案例太大了。但就是說這么個意思。京東先自己賣東西,待積累了大把的買家資源與流量之后,再允許商家“入駐”,這個時候它的買家數量和流量足以“養得起”那些入駐的商家,并且也有資本向入駐商家提出一系列條件,這又反過來增加買家的用戶體驗。所以是一個良性循環。當然京東現在還是自營為主,不走“淘寶”的模式。
工具型網站:網址導航之類。
因為工具性質的東西你只需要花心思把東西做好,讓使用工具的人覺得好用就可以。用的的人多了,流量上來了。再做平臺性質的東西。
評論(0人參與,0條評論)
發布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