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g60s4"><pre id="g60s4"></pre></ul>
<strong id="g60s4"><nav id="g60s4"></nav></strong>
<ul id="g60s4"></ul>
  • <tr id="g60s4"></tr>
  • 
    
  • 或者

    來自騰訊ISUX的交互微動效設計指南

    作者:紫色年華 瀏覽:102 發布時間:2017-07-05
    分享 評論 0

        本設計指南適用于UI界面中交互微動效,涵蓋入場、出場動效,過渡動效和加載動效,在時間和緩動曲線的選擇上提供了一些通用的設計建議,幫助設計師理清動效設計思路,提高設計效率。


        一。 本指南的適用范圍


        本指南適用于UI界面中交互微動效,屬于功能性動效。與聚焦于提供娛樂體驗的動效(如動畫影片、游戲動效等)不同,功能性動效的設計,有清晰的邏輯目的,聚焦于幫助用戶理解當前所處的狀態。


        動效范圍涵蓋:


        入場\出場動效(enter & exit)


        過渡動效(transition)


        加載動效(loading)


        二。 設計原則和設計考量


        一個優秀的交互微動效,在設計上應該遵循以下三個核心原則:


        為了確保動效有清晰的用途并能完成目標,設計時請思考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三。 響應時間與持續時間


        時間是動效核心元素,設計動效時需要考慮兩類時間 —— 響應時間與持續時長1. 響應時間


        響應時間指從用戶執行操作到反饋出現的間隔時間。觸發機制不同,響應時間的限制也不同:


        對于由用戶操作 直接觸發 的反饋,理想的響應時間應該控制在 100毫秒內。


        對于由用戶操作 間接觸發 的反饋,響應時長可允許達到 1秒左右,不可 超過2秒 無反饋。


        當 超過2秒 才能獲取反饋結果時,須設計加載動效(loading)。


        當反饋時間為 2-9秒 時,可使用循環的加載樣式(如常見的菊花轉)。


        當反饋時間 超過10秒 時,須使用帶有進度指示的加載樣式(如已加載了60%,還剩30秒)。


        2. 持續時間


        交互微動效的持續時間不宜過長,以避免浪費用戶時間,影響用戶的閱讀和操作效率,其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500毫秒 ( 加載動效除外 )。


        若你希望用戶能清晰地捕捉到元素的漸進變化,持續時須大于200毫秒;若你不介意用戶認為元素的改變是瞬間的,希望盡量節省用戶時間,持續時間也可設計在 200毫秒以內(如hover到按鈕上顏色瞬間發生微妙改變) 。


        具體的持續時間的取值,一方面會受到元素的大小、動效的復雜程度影響;另一方面也會受到動效的目標 和 運行動效的設備的影響:


        小元素的輕微變化效果(如漸隱漸現、大小變化等小范圍變化),一般在 200~300毫秒以內。


        較大元素的復雜變化效果(如包含大范圍緩動位移),可長達 400-500毫秒。


        較快的動效更容易吸引用戶注意力,也更節省時間。若動效元素在用戶的視線之外,為了吸引用戶注意并采取行動,可使用在短時間內變化較大的動效(如發生位置移動和速率改變);若動效元素已經在用戶的注意范圍內,為了保持視覺連續性,完成必要的過渡(如漸隱漸現)后即可結束。


        較慢的動效較少分散用戶注意力,更適用于非用戶直接觸發的場景。若動效不是用戶直接觸發的,不希望用戶注意力被轉移,可使用在長時間內變化較小的動效(一般不會出現位置移動)。


        不同設備的屏幕尺寸和特性不同,理想的持續時間也不一樣。一般來說,對于移動設備而言,屏幕越大往往動效的位移也越大,因此持續時間也應該越長(可穿戴設備上的持續時間大約比手機上快30%,平板電腦上的持續時間大約比手機上慢30%)。而臺式設備的動效設計往往比移動設備中的動效設計更簡單快速(150毫秒~200毫秒間較為常見),這是因為復雜的動效在臺式設備場景下容易出現掉幀、卡頓的情況,瞬時響應的動效能避免這一點。


        出場動效一般比入場動效更快 ( 如當入場動效設置為230毫秒時,出場動效可設置為200毫秒) 這是因為元素入場時用戶一般需要閱讀并處理新出現的信息,而元素出場時通常表明用戶在此元素上的任務已完成,不需要再關注了,快速出場能夠節省用戶更多時間。


        四。 常用動效類型及應用參考


        在瀏覽器中最常用、最容易實現且能保障性能的是 位置(position)、大小(scale)、旋轉(rotation)、透明度(opacity) 這四種屬性的變化,當變化這四種屬性的任意一種或幾種就能達到交互微動效的目的時,無須再加入其它不必要的屬性,以免影響動效流暢度。


        屬性的變化一般又分為 線性(liner)變化 和 曲線(curves)變化兩種。


        1. 線性變化


        線性變化具有 勻速、驟停 這兩個特征,一般適用于與物理屬性無關的過渡動效(如透明度屬性的變化,包含漸隱漸現或顏色間的切換),或有規律的加載動效(如均勻的循環、數值變化或進度變化)。在與物理參數有關的變化中(如位置變化),盡量避免使用線性變化,否則很容易給人帶來動效僵硬、不自然的感覺。


        2. 曲線變化


        曲線包含多種類型,在交互微動效設計中,緩動曲線(easing)的應用范圍最廣、效果最自然、對用戶的干擾也較小,多用于與物理屬性相關的屬性變化中,常用場景如下:


        結語


        交互微動效以功能性為主,須遵循克制有度、清晰聚焦、自然流暢這三個核心設計原則。在設計前,思考希望如何影響用戶的注意力、動效的目標是什么、動效出現的頻率和觸發機制是怎樣的,在設計時選擇合適動效類型和持續時間并關注反饋的響應時間,做到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中日韩精品电影推荐网站| 亚洲综合日韩中文字幕v在线|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97|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久久线看观看精品香蕉国产|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日韩|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潘金莲| 久久97久久97精品免视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播放|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丝袜| 12345国产精品高清在线| 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在视频线在精品| 国产综合精品在线|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天堂 | 久久福利资源国产精品999|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免费|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 国产a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国产| 亚洲第一区精品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 国产福利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精品|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水浒传 | 中日韩美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 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频道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