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做著多年的SEO后遇到一些瓶頸,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有的轉型去做運營,有的自己去創業了,也有的做很多不相關的事情。筆者今天談談SEO的未來發展方向有那些?
SEO不是青春飯,而是經驗飯。兩種類型SEO,一種技術流,一種營銷流,沒有沉淀往哪個方向都不行,沉淀的有知識、技能、經驗、資源等。越往后越能見到作用。我仍舊抱持這樣的態度,作為一個超級流量及用戶入口,SEO本身的市場會一直在。
SEO行當的殘酷體現在各行各業,不前進,淘汰率絕逼高。從企業來說,誰也不會養閑人或者性價比低的人,企業自己要活,高昂的人力成本決定了它養不起閑人。事業跟政府單位雖然目前來看依舊穩當,但據體制內的人講,待遇已大不如前。所以以為SEO殘酷,不好混就選擇退出,二次選擇的,除非真的討厭或者有更好的機會,不然就是逃避,逃避的結果十之八九會越來越糟糕。
SEO的幾個關鍵詞早些年被炒的火熱,但近一年多卻是對用戶體驗的熱炒,在前文我也講過,看不清搞不懂搜索引擎,然后就炒概念,忽悠初學者交學費。與其如此,我寧愿每天寫篇軟文,或者符合SEO的文章,去努力揣摩搜索引擎。
SEO淪為雜工的現象在小企業體現尤為明顯。但說到根本小企業每天都在為活著奔波,不看成交量,看什么?看發了幾篇文章?看發了幾條外鏈?有毛用。小企業活的不容易,因此使力去壓榨員工那也情有可原。淪為雜工多數情況就是詢盤量不高,轉化較低,然后自己沒自信,叫干啥二話沒說就去,然后不知不覺間成了百事通,修電腦,裝系統,安電話線,修打印機,外帶做做推廣。如果自己有定力,就得頂住壓力,學會委婉拒絕,只做自己專業的事,同時為自己累積經驗。
盡管,做SEO沒誰能百分百保證效果如何,但隨著經驗及能力增長,對效果的把控一定是越來越好。
SEO薪水相差很大。行行如此,記得有報道說雙11天貓曾有快遞員月入20萬,但更多的是月薪3,5000塊。貢獻跟收入成正比,處處如此。而貢獻就在于解決了多少問題,創造了多大價值。解決問題的本事在一個團隊中體現在平時事兒少,但緊要關頭卻一定由他出面。而創造價值就直接關系進賬了,SEO在小企業中是很容易看出投入產出的,干擾因素少。
SEO的競爭越發激烈。這是一定的,任何一行,商業價值高的詞一定是少數,而同在一行的競爭對手卻相當多。而對于大多企業來說卻沒有實力,也沒有耐心等待海量關鍵詞去產生價值,這就是現實,逼的各企業的SEO操盤手個個只關注某幾個關鍵詞的排名,但那參與排名的網站及企業天天在發生變動,猶如股市,要想成為首屏的常青樹,越來越不容易。所以競爭激烈是常態,去適應,然后努力從中脫穎而出,我信一句話:剩者為王。也許資質平庸,但99%的人熬不下去。
SEO從業者普遍迷茫。嗨,我還真沒聽說有誰從未迷茫過的,除非從很小就認定一條路,到多大都沒變過,那很難迷茫,左右前后上下就這一條路,岔道直接被忽略,何來迷茫之談?迷茫恰好印證了思想之飄忽,信念如浮萍,沒根。所以,要想不迷茫,就找到自己的根,那個你出發然后你又將歸去的點。比如我,就四個字,活個明白!!換個說法,專注一點到極致。我借由的通道就是SEO及相關的一切技術,前面有提到。如果最終能在這個行當成為行當內人人所共知的專家,某種程度上就算活明白了。
SEO真的很累。有不累的行業嗎?昨天跟同事聊,人人都盼望有一份錢多活兒少離家近的工作,但幾乎極少人達的到,事事難兩全其美,更別談三全其美了。所以累就是個偽命題,如果身累,有活兒干你該覺著充實而有成就感才對。如果是心累,那就代表該歇歇,梳理下自己了。心累多是長久陷于七情難以自拔。別說累,活著本身就不是為了享受來的,真的,按佛家說法,無論樂受、喜受,還是苦受,根本來說都是苦。
SEO轉型。其實可以做很多事情,做個咨詢,做做培訓,結合線下的一些實體生意,總之,山里的苦丁認為SEO只是一個流量的工具而已,是一種互聯網的營銷方式而已,盡管我覺得這個方式不錯,但是真正發揮它的價值其實也不容易,具體怎么做,就看自己有什么資源。
評論(0人參與,0條評論)
發布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