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SEO原理的一個通用原則和框架。主要涉及到一個核心和三個基本點。
一個核心:關鍵詞(關鍵詞策略,即希望提高哪個或哪些關鍵詞的排名);
1.技術(網站代碼等技術優化,保證搜索爬蟲順利抓取網站);
2.內容(關鍵詞密度、頻率等,保證搜索引擎抓到的內容與受眾相關);
3.鏈接(保證足夠多的網站鏈接到自己的網站,以便讓搜索引擎認為網站很流行并提高排名)
上面的通用原則仍然可以應用到社交搜索中。拿微博搜索來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一個核心:關鍵詞
可以做關鍵詞調研,選擇在微博上搜索量常年較高的(或者在活動期間較高的)關鍵詞作為目標去優化;
或者借鑒參考同一個活動或產品的常規搜索廣告的關鍵詞策略,因為百度的熱搜關鍵詞和微博熱議話題經常會有相似之處。
三個基本點之內容:
常規做SEO,關鍵詞密度是有一些共識的,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甚至有很多關鍵詞密度工具(如: )幫助監測優化。
而微博內容是實時更新的,也沒有什么約定俗成的關鍵詞密度,但至少可以保證所選擇的關鍵詞在自己官方和付費KOL發布內容中出現的頻率,這樣必然會有更多的機會在搜索結果中曝光。
關鍵詞出現的位置:
常規SEO中要保證關鍵詞出現在重要位置,比如文章標題、章節標題、加粗字體等;
在官微里也可以在關鍵位置保證關鍵詞的露出,比如(有可能的話)微博名字、微博認證信息、微博簡介等。
指定關鍵詞針對指定頁面:
常規SEO中如果有多個關鍵詞要優化,就需要針對性地制作一些專題頁面;對于微博也是一樣,可以考慮單獨開一些 #話題,針對希望優化的不同的關鍵詞。
三個基本點之技術:
這個在常規SEO中很重要,比如站點地圖(sitemap.xml)的規范性、網頁源代碼中的標題和meta標簽、對搜索爬蟲的友好度(如robot.txt文件的正確配置)、404錯誤頁面的利用等,都有助于(或者阻礙)搜索引擎對網站的順利收錄。這些往往是不熟悉網頁設計和制作的人會覺得“太技術”的要素。
但這些都是和網站技術有關的,放到社交情境中,因為社交賬號都是申請的,而不是自己一行一行代碼寫出來的,所以目前來看尚未發現太多可以借鑒優化的點。未來的話不好說,取決于幾大主流社交平臺的發展了。
三個基本點之鏈接:
鏈接建設在SEO中分為外鏈和內鏈。外鏈是別的網站連到自己網站的鏈接;內鏈是自己網站內部不同頁面之間的鏈接。
一條給自己網站的鏈接就像是選舉中得到了一張選票,得選票最多者勝出(在搜索結果中排名靠前)。而這里的“選票”之間并不是公平的,有些選票比別的要更有價值,可能一票頂好幾票(如權重高的網站-簡單來說就是搜索引擎認為權威的大網站-給到的鏈接,帶來的效果就更好)。且外部鏈接籠統來說比內部鏈接更有價值(不然自己做個很多頁面的網站,“自賣自夸”自己鏈接自己就可以了)。
談到鏈接在社交搜索中的作用,常規的URL鏈接不好說,但如果把“轉發”也看作一種鏈接形式的話,肯定是有幫助的。轉發量大的微博,出現在搜索結果頂部得到曝光的機會自然會更大。
評論(0人參與,0條評論)
發布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