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這周又是一篇來自Nielsen Norman Group的文章.供參考吧,這種文章背后的思維模式甚至是精神才是最該汲取的,內容本身反而是其次;這樣的東西看的越多,實踐當中具有代表性的產品案例經(jīng)歷的越多,你越會發(fā)現(xiàn),設計這種事,在很多時候,無明無暗,無是無非,有的只是特定的產品、特定的資源、特定的情境、特定的用戶群體,以及所有這些因素混雜在一起之后擺在面前的需要不斷權衡、爭取或妥協(xié)的各種可能性.下面進入正文.
那些大的軟件公司,譬如Apple、微軟、Google等等,通常會為第三方app設計師們提供一系列設計指南.這樣做的目的在于:
一方面,設計師和開發(fā)者可以比較輕松的上手打造在質量方面至少符合"基礎標準"的產品,而無需重新思考和驗證全新的設計模式及UI元素. 另一方面,如果某一平臺當中的所有產品都遵從統(tǒng)一的設計規(guī)則,那么用戶也將受益于界面外觀與互動方式的一致性.
遵守設計指南,這幾乎是一條鐵打的規(guī)矩.但是在實際當中,"官方標準"未必能很好的適用于各種情況.我們不清楚為什么有些元素會出現(xiàn)在設計指南當中,也許是因為官方所做的測試不夠徹底,或者說這些元素和模式是用來解決某一類設計問題的最基礎最具適用性的解決方案.
本文當中提到的4種UI元素都是Apple慣于在自家app中使用的,其中的一些也出現(xiàn)在了官方的設計規(guī)范當中;自然,不計其數(shù)的設計師也會跟從這些用法.而另一方面,我們(Nielsen Norman Group)在一次又一次的可用性測試當中也真真實實的發(fā)現(xiàn)了這些元素所導致的可用性問題.
說不定Apple的諸神會用雷劈我們,但我們仍然建議各位設計師在使用這些UI元素時多加考慮,或嘗試優(yōu)化/替代方案,因為這些元素在可用性測試當中的表現(xiàn)確實存在問題:
頁碼指示符(小圓點) 導航欄里的完成按鈕 加號(+)圖標 拖拽圖標
1.頁碼指示符(小圓點)
iOS的頁碼指示符,在形式上就是橫排的圓點,用來表示一系列可以通過橫滑瀏覽的分頁視圖.其中,代表當前視圖的圓點處于高亮狀態(tài),其他的則是灰暗的半透明狀態(tài).
評論(0人參與,0條評論)
發(fā)布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