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對”nofollow”這個規范嗤之以鼻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認為網站的價值大部分并不在于這些鏈接,而在于其實質上的內容。
查看了一下博客的鏈接,發現有一些在博客文章中的鏈接也被計算在友情鏈接在內,不太清楚它們會不會影響頁面的權重,索性將這些都加上了”external nofollow”標簽,在大多數時候與”nofollow”在使用上并沒有太大不同,因為一般來說我們想要加這條屬性的都是外部鏈接。有文章說可以通過設置內部鏈接不跟蹤(”internal nofollow”)來調整網頁權重流向,以實現SEO的作用,個人覺得這個技巧太過于復雜,而且實效的大小也難以考據,不如不予理睬。需要說明的是,有一些網站將自己的友情鏈接也加上”nofollow”屬性,用這樣惡意欺詐的方式來進行SEO優化(*當然這是極度沒有禮貌也非常容易被識破的),看到這里的朋友不妨去檢查一下那些指向自己友情鏈接是不是因為加了這條屬性而有名無實。
”nofollow”是Google在2005年1月提出的一項防止垃圾鏈接的規范,之后迅速被各大搜索引擎接受,Google對帶有這個屬性的鏈接的方式是不跟蹤(就是說蜘蛛不順著這個鏈接繼續爬了)也不計算鏈接權重,雅虎對它則是收錄但不跟蹤,百度據說并沒有對此發表聲明但至少是進行收錄的。針對國內有大量的spammer利用留言來發布垃圾信息,這條”nofollow”避免了他們從這些垃圾信息附帶的鏈接中獲得網頁鏈接的權重(即這些外部鏈接對PR不產生影響),遺憾的是,這并不能使這些垃圾信息和鏈接被雅虎和百度等搜索引擎在收錄相關頁面時被剔除,我想這也是spammer們仍樂此不疲的原因。
但這個規范并不能受到所有人的歡迎,事實上,在推出不久就受到不少人的反對,最有名的是維基百科在對外鏈使用這條規范后引發的非議,人們認為“所有參與者同時也是作者,不應該被抹去自己存在的痕跡…”(大意如此吧),不過,這樣的抵制聲音也沒能影響這條規范的推行。與之相反的是國外站長們呼吁的”dofollow”,甚至一度曾有謠言說Google即將推出這個規范,看名字就知道這條屬性的作用就是要Google等搜索引擎的蜘蛛一定要順著這個鏈接爬進去,不過搜索引擎們怎樣處理這個“規范”以及它實際的作用,目前還不得而知,似乎沒太大的作用吧。
對應WordPress來說,有插件可以專門移除留言和評論中的”nofollow”屬性,這是希望以此方式來鼓勵瀏覽者的參與;這樣做的后果優劣難明,因為我總覺得對中文bloger來說,以利誘的方式引來的多半都是沒有內容的回應甚至更糟,我有些一廂情愿地認為:好的瀏覽者、辯論者參與的目的和起點不會也不應該出于這個目的。當然,如果大家都”dofollow”而且這樣做也的確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我也不介意這樣來做。
另一些人對”nofollow”這個規范嗤之以鼻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認為網站的價值大部分并不在于這些鏈接,而在于其實質上的內容。我記得看過一篇文章,說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做了個很形象的比喻:你有100塊錢,你可以選擇想辦法盡量將它發揮最大的作用,或是利用這個想辦法的時間去掙取更多的錢,前者顯然就是在說SEOer。我的看法是如果能兼顧SEO和內容當然是最好,不過這顯然并不容易。
不知道是不是對中文的網絡環境來說SEO看起來特別重要,感覺上spammer特別多,幾乎每一兩天都有人來發些帶著網站鏈接、其實沒什么作用的廣告回復什么的,我尚且如此,想必流量比較大的站點會受到更多的偏愛吧。其實做SEO的辦法很多,在網站結構、軟文、關鍵字上做一點手腳并不會太讓人反感,可什么事情過度了也就顯得太無聊,而且這對站點的持久發展更是沒有太多好處。
有傳說Google據說有意降低鏈接在網頁價值上所起到的作用,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過可以確定是他們有意提升“用戶體驗”的分量,這其實也就是說將在內容和瀏覽者反饋上做更多的關注;所以,不管是出于對自己網站的負責,還是從長久的眼光來看,適當的SEO會是錦上添花,而內容是最終的第一關鍵元素。
對于大部分的獨立bloger來說,其實他們的站點并不具備多少的商業資源可以挖掘,大多數甚至連“以博養博”都無法做到,這其中也包括不少PR=4看起來還不錯的獨立博客站點。獨立博客在PR提升到4甚至更高之前投放廣告多半只會起到引起瀏覽者反感,真正能以此獲得客觀甚至不錯收入的,多半有更高的網頁權重。縱觀PR=5甚至更高的中文博客,應該沒有誰是僅以SEO就能取勝的,所以,最終還是內容為王。
評論(0人參與,0條評論)
發布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