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三大運營商有關上網本的對戰已經打響。4月15日,中國移動聯合17家國內外PC廠商,正式發布了29款中國移動定制G3上網本。同時,中國移動在北京部分營業廳聯合幾大PC廠商正式開放TD-SCD-MA上網本的免費體驗,這些上網本的發售已經在4月份展開。實際上,在3月開始的中國電信3G放號中,中國電信就已對上網本進行推廣,只是這些所謂的上網本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上網本,而是外接了EV-DO上網卡的筆記本電腦;而中國電信與PC廠商合作的真正內置了EV-DO模塊的上網本的上市進程也正在加快。剛剛隆重發布“沃”品牌宣布進入3G時代的中國聯通的上網本也將就位,在“5·17”WCDMA商用時與其他終端產品一同推出。
在三大運營商的積極市場策略刺激下,上網本的增長成為“IT寒冬”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據IDC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市場上網本出貨量約為3萬臺,2008年則猛增至50萬臺,2009年預計將會達到190萬臺以上,2010年的銷量可達286萬臺以上,2012年其銷量更將突破500萬臺的大關,上網本已成為IT行業的主要增長動力。
在業界看來,進入3G,國內運營商最應警惕的是避免淪為“管道”,如之前的固網寬帶。但在運營商自身看來,“先把管道做起來”卻是很重要的。事實上,即使固網運營商在發展固網寬帶時淪為人們所謂的“管道商”,未能掌握互聯網內容,但來自固網寬帶的大量接入收入還是成為他們最重要的收入,且這一塊還將持續成為增長主力。
從近年來國內固網運營商的經營業績中可以看到,其總收入的四分之一、非語音收入的約一半都是寬帶接入收入,且寬帶接入收入還正以接近30%的幅度每年持續增長。僅以中國電信2008年的表現來看,其總收入相比2007年的增長率幾乎都是由寬帶接入收入的增長實現的。
與之對比,移動網領域的情況則大相徑庭。以移動業務做得最好的中國移動為例,其增值業務在總收入中占比為四分之一多一點,但其中約90%的收入都是來自短信、彩鈴、手機報等窄帶業務的服務費之類,只有約10%的收入來源于接入的流量費。這雖然可以說明中國移動的信息通信服務業務確實做得不錯,但另一方面也說明中國移動在數據接入收入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而3G網絡的建設正給了中國移動一個極好的契機。對于中國電信這類已習慣了輕松獲取大量接入收入的運營商,從傳統經營思路延續,移動寬帶接入收入自然也是勢在必得。
從產業的發展軌跡看,上網本與PC和手機的發展或有相似之處。短期來看,終端商和軟件商將率先獲益且成效最快,因為要發展上網本市場,必須先實現終端普及,運營商集采也將給終端商帶來巨大的市場先機。從長遠來看,3G數據業務將是上網本最重要的應用,因此運營商終將是最大的贏家。
雖然上網本市場如火如荼,但運營商目前基本還處于市場前期推廣階段,盈利主要是著眼于未來。例如一款TD上網本或是上網卡,如果中國移動的補貼達到1000元左右,而無線寬帶服務一個月的收入達到100元左右,那么只單純收流量費,其盈利大約于10個月以后就可以實現。
有專家指出,運營商發展上網本顯然不只是為了收取流量費,而是意在謀求未來3G業務市場。3G上網本是運營商3G市場推廣的第一步策略,它可拉動第一批3G數據用戶的增長,為以后大量的3G增值業務和應用的發展打下基礎,從而撬動整個社會對于3G數據業務消費的規模效應。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上網本只是運營商打造“管道”的一個入口,“管道”中蘊含的精彩世界正在呼喚運營商好好經營。
評論(0人參與,0條評論)
發布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