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5月2日發布新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新《規定》對網民、新聞網站、個人網站、新媒體、自媒體都有什么影響?筆者下面就針對這個《規定》闡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新媒體、自媒體被監管
原文:通過互聯網站、應用程序、論壇、博客、微博客、公眾賬號、即時通信工具、網絡直播等形式向社會公眾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應當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禁止未經許可或超越許可范圍開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活動。
解讀:之前原《規定》里,主要是針對網站進行監管,即網站提供新聞信息服務,需要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新《規定》將范圍擴大到新媒體、自媒體、社交網站等,也就是說,在微信、微博里轉發門戶網站的新聞,需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否則將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新媒體不再是“自由世界”了。
新《規定》還對“新聞信息”和“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的定義進行了明確:
新聞信息:包括有關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社會公共事務的報道、評論,以及有關社會突發事件的報道、評論。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包括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布服務、轉載服務、傳播平臺服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新規解讀
實名看新聞
原文: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為用戶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平臺服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的規定,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用戶不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為其提供相關服務。
解讀:這條新《規定》主要是針對網民,也就是新聞的讀者,對于網民的最大影響是,看新聞需要實名了,如果用戶不向新聞平臺提供真實身份,新聞平臺不得為之提供相關服務,據我推測,這項規定主要是為了預防用戶在新聞里匿名發布評論,實名之后,用戶再發“違法”評論就容易抓了。
控制新聞源頭
原文: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的采編業務和經營業務應當分開,非公有資本不得介入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業務。
解讀:新《規定》將新聞的采編和經營分開,這樣就可以控制新聞采編的源頭,在新聞源頭上使用公有制資本來控制信息,同時要求轉載新聞不得歪曲、篡改標題原意和新聞信息內容,從而控制新聞的傳播不會發生內容變化。
評論(0人參與,0條評論)
發布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