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幾件事情發生,看起來沒有太大的關聯,但是其實都是相同的道理。第一件事情是聽聞某個在網路上有很多SEO教學內容的網站,計畫結束SEO的業務。第二件事情是競爭力大師,哈佛商學院終身教授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所經營的摩立特集團(Monitor Group)提出破產保護聲請書。第三件事情是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Robert Kiyosaki)的「富爸爸」公司也申請破產。
為什么這三件事情要一起拿出來談呢?
因為都屬于專家中箭落馬,也可以說是跌破專家的眼鏡。當然真正事實的背后,可能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也許屬于技術性破產,我們就無法深入了解。
應該有很多人都看過麥可波特跟羅伯特·清崎的書,或是聽過他們的演講,他們提出很多觀念,宣稱可以讓大家提高競爭力或是賺錢。也應該很多人都在閱讀網路上許多的SEO文章,這些文章也都宣稱可以讓大家提高流量或是增加轉換率。
并不是說結束營業的SEO公司的SEO文章不好,也不是說麥可波特跟羅伯特·清崎的理論沒有價值,而是文章歸文章,理論歸理論,真的要實踐的時候還有很多眉角要去注意,真實的世界不是在比賽作文。
如果SEO公司自己的網站都沒有太好的流量規模,你能夠期待他們幫助你提升流量嗎? 或是把流量轉換成為銷售嗎? 所以許多SEO教學都只是在進行作文比賽,而沒有真正的提出有效的方法來提升搜尋引擎排名或是達成目的。
不要認為所有SEO教學的文章都可以讓你提升搜尋引擎排名。
我們在"臺灣SEO市場是在擴大還是縮小?"說到,臺灣SEO市場還是持續在擴大中,但是許多SEO公司已經無法純粹以SEO業務來達成獲利。一來是因為SEO環境的劇變,二來是因為許多SEO公司還是停留在人力密集的階段。
第一個原因讓SEO公司沒有辦法在短期內交出成績,而無法順利收款,如我們在"SEO與GPS: 談企業內部搜尋優化(In-House SEO)"說的,還在使用過時的方法,當然無法引導到目的。
第二個原因讓SEO公司成本壓力增加,客戶越多則壓力越大。所以獲利下降而成本提高,SEO公司就很難以單一的SEO業務來生存,SEO公司應該更加提升技術而非人力密集,才能持續成長。
SEOmoz的Dr. Pete說"Should We Chase The Algorithm?",因為他看到許多公司因為Google流量的消失而被逼得賣掉房子,所以他希望傳遞真正的知識,讓大家不會走錯方向而讓財產受到損失。也如我們在"你的自然搜尋流量越來越少嗎? 是你的問題還是Google的錯?"說的,你的Google流量消失不能完全錯怪Google,因為你沒有正確的行銷策略。
如果連麥可波特經營的公司都會破產,那么你應該看看,是他的方法出了問題了嗎? 如果SEO公司都不做SEO了,那么你應該看看,是他的方法出了問題了嗎?
我們并不提供SEO服務給企業網站,但是卻經常接到許多企業的詢問。原因就是方法正確,而吸引到許多企業知道這里有SEO相關的訊息。我們也并不汲汲于搜尋引擎排名,而是認真的提供大家正確的SEO知識。這樣的方法就是我們說的澹定的SEO與SEO歸零哲學,SEO不是一天兩天的專桉,SEO是一場馬拉松,不要期待短期內可以看到大鳴大放的果實,但是每天的耕耘終究可以看出最后的結果,這個結果的到來通常都是在沒有期待的時候。
麥可波特與羅伯特·清崎的公司破產,實在讓人不勝唏噓,也讓人覺得沒有永遠的真理,真理的壽命已經越來越短了。臺灣SEO公司的生存條件越來越險惡,也讓人覺得公司在精不在大,實質的獲利比規模更重要。
最后要說的就是,再怎么正確的SEO教學文章,如果你沒有辦法真正的了解吸收,然后轉化成為符合你的策略,你就不能期待搜尋引擎排名能夠改善。
評論(0人參與,0條評論)
發布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