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SEO學堂會從三種角色跟大家分享:行業從業者、行業創業者和行業投資者。
作為行業從業者,怎么看待SEO?
(備注: SEO,搜索引擎優化,通過對網站內部優化及站外優化,使網站滿足搜索引擎收錄排名需求,在搜索引擎中提高關鍵詞排名,從而把精準用戶帶到網站,獲得免費流量,產生直接銷售或品牌推廣)
1、一路走來,SEO的內涵在不斷地深入
a.2008年前后,流量為主:
那時候大家談SEO (搜索引擎優化) 還是排名主導,我們就倡導以排名為導向、以流量為主的轉化,讓流量有更實際的提升和價值;
b.200 9年,社交為主:
社交化seo
我們開始強調SEO金字塔,在原來結構、關鍵詞、外鏈的基礎上,強調SEO在社交上的重要性;
c. 2010年,360度的SEO概念:
進一步強調SEO除了網站之外,還要有資源的整合、數據結構的優化、團隊的優化、用戶的參與、用戶的體驗等等。
流量是不夠的,有價值的流量也只是接口而已,好的SEO一定是整個公司價值的集合,通過搜索渠道體現的;
d. 2011年,SEO3.0S版本:
更多地向產品導向進行轉變,除了整個核心價值體系的優化之外,SEO (搜索引擎優化) 對網站產品的貢獻和推動正在成為SEO的核心價值;
e. 2012-2013年,強調SEO+:
+運營、營銷、數據、轉化率,在產品為王的基礎上,加上數據為王,通過對用戶的了解和把控,帶來真切的效果。開始倡導SEO向效果導向的轉變。
2、營銷陣地早已多元化,但這不是最終
搜索引擎仍然是重要應用,但已經從網頁為主轉變為以移動為主。除了搜索引擎之外,內容平臺(百科、知道、智庫等)、社交媒體(微信、微博等)、購物網站(天貓、京東等)、視頻網站(版權視頻、直播視頻等)以及各種客戶端、APP都在各個領域,占據著我們搜索信息的渠道,占領著我們的使用時間。
今天信息獲取渠道更加多元化。所有這些平臺的信息,匯總下來都是用戶、用戶數據及用戶行為,還是過去他們要做的事情,只是過去以PC為主,現在還是那些網站,但轉到了移動端,還有從APP、公眾號、天貓店等多渠道信息獲取、多渠道轉化。
這既是挑戰也是機會。這是一個行業的發展,為我們打開了更多機會的大門。
我們今天要做的SEO (搜索引擎優化) ,就變成了如何幫助我們的企業或者用戶去進行多渠道信息的呈現和優化,體現在多渠道,最終提升效果,進行轉化。
今天不是結果,也不是最終,而只是個過程。 哪怕是一些我們認為非常成熟的領域,這種變化依然在發生。
這一年多,視頻行業發生了很多變化,整個視頻格局正在改變。但對于SEO (搜索引擎優化) 來講,大的行業概念還是存在的——那就是掌控所有渠道或者優化。
用戶使用的終端也在變。從過去的PC到智能手機,再到智能電視,智能設備所推動的行為改革,也會影響到我們優化的理念。比如在智能電視上,用戶越來越多以語音交互為主,可能會給SEO帶來新機會。
2015年是VR (虛擬現實) 的起始點,一直到今天,國內外各大廠商的各種VR設備已經開始推出市場。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們的很多內容就會開始VR化、虛擬化,而這對我們的SEO可能又會是一項挑戰。
3、Get found(找到、被找到),向全網營銷(Inbound Marketing)轉變
全網營銷這個概念過去在國內聊得比較少,今天借助這個機會強調一下這個概念。
全網營銷(Inbound Marketing) 有很多的解釋。簡單來講,最早它的誕生是基于傳統營銷和互聯網營銷的區別:在傳統營銷,我們更多的是去推廣用戶,但在互聯網營銷則是讓用戶主動來找到我們,這些都是Inbound Marketing的體現。
隨著這么多年行業的發展,我們發現營銷中有以付費為主的營銷,包括SEM (搜索引擎營銷:讓用戶發現信息,并通過搜索引擎搜索點擊進入網站/網頁進一步了解他所需要的信息)等。
但是免費為主的營銷扮演了更大角色,發揮了更大作用,包括SEO、社交媒體等。所以,Inbound Marketing更加傾向于非付費的媒體營銷。
但是,發展到了今天,尤其在國內,又和海外有些不同?,F在不僅要讓用戶主動找到我們,同時我們還應該考慮到多元化營銷環境和營銷基礎,強調:
多渠道管理:包括網站、搜索引擎、微信等等;
高質量內容:高價值內容的重要性要被強調;
用戶行為數據分析:通過渠道和內容積攢下來的用戶價值和數據價值;
全網口碑優化:只是把一件事做好是不夠的,不論用戶在哪里,都讓用戶看到,優化用戶獲取體系。
今天的SEO應該從單一SEO向全網營銷的轉變,Get found,讓客戶不管在什么渠道,都能找到你。
全網營銷下怎么做?
未來,我們在全網營銷(Inbound Marketing)之下,我們可以做的四大事情:
1、SEO:移動化、產品數據內容化
a.網站及SEO仍然是獲取新用戶的最有效渠道,是企業獲取新用戶的最佳渠道。當用戶對行業、對產品還不了解的時候,搜索引擎仍然是最重要的獲取信息的渠道。
對企業來講獲取全新用戶,SEO是最有效最經濟的渠道,不能被替代的渠道。
b.推進打造企業核心數據和內容的建設,充當著其它渠道無法扮演的角色——這就是SEO在今天還存在的最核心的價值。
在2016年,在SEO上我們強調:
創造結構化的內容庫;
打通平臺的數據串聯:這包括了我們的網站、PC站、移動站、微信等多渠道的串聯;
鼓勵和支持高質量內容的建設;
內容專題庫的建設等等 。
我們希望在移動站、PC站、公眾號、微信、微博、APP等等前提下,通過SEO打造結構化數據中心,里面會包含內容、用戶、功能、需求等等,最終體現出多元化的營銷效果。
2、ORM (一種程序技術,使用ORM查詢工具,用戶可以訪問期望數據) :全網用戶覆蓋和口碑優化
就是對非網站內容的優化,當用戶在搜索引擎、垂直網站上、微博微信等等搜索你的品牌時,想要了解公眾對你的品牌或者企業有怎樣的評價、認知。
尤其體現在快消品行業,當用戶信任你之前,他會先通過搜索去尋求網絡上的聲音對你的評價,這個時候就不是你的網站所能夠解決的,需要我們通過全網的口碑優化來做到對用戶的影響。這就是大部分企業當前需要做的全網優化。
這里有攻有守:
所謂的守: 就是網上不應該出現或者被用戶接受到的負面聲音;
所謂的攻: 就是讓更多用戶知道你的產品和他所感興趣的品類是相關的。
在攻守之前,大多數企業應該對網絡上的品牌口碑進行實時監測,這種檢測必須要依托一定的技術和工具來實現。
而僅僅監測還是不夠的,在監測之下,還需要進行后續處理,行動一定要跟上,如果沒有事先發現,那么就要在發現了負面消息后及時行動處理,不要讓負面影響更多消費者。
對于好的信息點要及時散播,要主動出擊讓它覆蓋到更多媒體,更多消費者。
3、SEM (搜索引擎營銷:讓用戶發現信息,并通過搜索引擎搜索點擊進入網站/網頁進一步了解他所需要的信息) :整合搜索營銷推廣+多元化投放
這個概念大家并不陌生,而且直到今天傳統搜索引擎廣告,付費營銷里,它仍舊是最重要的,是經典展現形式和品牌認知的流量入口,點擊率很高。
但是SEM這兩年到了瓶頸期:
第一, 雖然可投放渠道變多了,但是CPC (按點擊次數付費) 的壓力越來越大;
第二, 同質化競爭很厲害。
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我們強調:
SEO 與SEM的結合變得更加重要;
SEO 需要SEM,因為對很多高投放詞,通過SEO我們的時間可能跟不上,也不見得每個詞都能排得上,所以這時候就需要SEM的介入;
SEM在CPC高企的情況下不通過SEO的整合,很難達到不斷提升的標準。
所以,SEO和SEM的整合是必須要被考慮的,我們更需要對SEM做一些突破性的嘗試。
A、突破性嘗試——多場景的串聯
以搜狗為案例來看。
除了搜狗引擎之外,還有搜狗輸入法,可能用戶并非是在搜索,但是他的輸入內容即便不是為了搜索,也都會被記錄下來,所以就成為了非搜索之外的用戶獲取源,再加上瀏覽器,用戶在瀏覽器上發生的行為也是很有價值的。
當我們把三個場景——搜索的場景、輸入的場景、瀏覽的場景打通的時候,就形成了更強大的用戶獲取源。比如一個用戶計劃十一去度假,可能在8、9月份就開始預定機票、酒店,但可能6月份他就已經開始在和朋友聊天中聊起出行的計劃,7月份就可能開始在瀏覽一些旅游的論壇了。當所有這些串聯在一起的時候,它就成為了我們非常強大的用戶獲取源。
B、非搜索的界面的直達
比如用戶不需要打開搜索引擎,就可以直接跳轉到我們的企業頁面,這是基于大數據的搜索引擎營銷。通過數據分析我們發現,大學生9月份開學之前是個非傳統節日帶來的又一個旅游小高峰,在搜索開學相關的關鍵詞中,45%與學校相關,但還有29%與旅游相關(出行相關)——這樣就幫助我們發現了一個除了傳統節日之外沒有被注意到的旅游熱點時段。
所以,我們其實可以進行更多嘗試,進而通過多渠道展現,到達多渠道人群,獲取更多用戶
4、 ASO (提升App在各類App電子市場排行榜和搜索結果排名的過程) :整合移動APP
APP都是伴隨著移動智能設備而出現的,一度我們還恐慌過APP是否會替代網站,但今天我們認識到,APP不會取代網站,它只是網站的一個附加。今天雖然有很多輕APP的替代,比如公眾號等等。但,自有APP依然很重要,尤其對于一些高頻應用的產品上。
如今相比于網站規模,APP的規模是個更大的難題,我們發現,在APP store中搜索占比仍然是最大的。所以除去可付費推廣的手段之外,ASO也非常被我們重視。
評論(0人參與,0條評論)
發布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