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真正比的是思維較量




在說到seo思維之前首先我們簡要回顧下搜索引擎近十年來的技術發展:搜索的本質是滿足用戶通過query表達的需求。
其中,分詞、倒排索引、pagerank等等,都只是方法,而不是目的。論搜索引擎近十年來的發展,可以簡單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個階段:倒排索引解決效率問題,文本模型解決基本的相關性,使搜索引擎變得可用、可擴展,代表比如Infoseek.
2、第二個階段:超鏈模型(比如pagerank)解決權威性問題,使搜索質量提升一個檔次,代表比如Google.
3、第三個階段:一方面通過用戶行為分析(將)使得搜索結果再次提升一個檔次(簡單的比如點擊模型,復雜的比如個性化),這些在垂直搜索上表現的會更加明顯;另一方面,淡化分詞與文本匹配,通過query改寫召回更多好結果,通過整合搜索、應用平臺、結構化信息整合等方式使得結果變得更加直接有效。
通過上面的簡要回顧,我們可以在思維這個層面上把SEO解析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初入門
這個階段上,我們剛明白什么是SE,第一次知道原來SE可以O,并試著想要著手做SEO,因為我們發現了SEO里面藏著巨大的財富和機遇。但是在這個階段,因為我們對SEO的認識有限,只能跟著前輩們寫的教程,像嬰兒學步一樣,一步步跟著做,做得有點盲目,有點累,效果與前輩們做出來的有點差距。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因為我們正在實踐的,是別人已經做成功的,甚至是已經過了氣的技術。但是馬海祥通過一段時間的“瞎折騰”,磕磕絆絆,也總算對SEO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在這個階段里,我們對SEO還沒有獨立的思考和揣測能力。在此,借助的平臺跟大家分享一下seo優化思維的全景導圖:
第二階段:在進階
在這個階段上,因為前期的實踐效果不甚理想,我們沒有氣餒,反而激發了我們強烈的求知欲望。我目前就處于這樣的階段,相信很多人也都是。我們不再滿足于只是跟著別人的腳步走,我們對SEO有了自己的認識和見解,開始揣測搜索引擎的相關算法。在發外鏈之前,知道要先看看源碼;發完外鏈,知道要檢查一下被收錄了沒;外鏈被收錄了,還知道需要定期評估一下效果。這都是由于我們前期累積了經驗,我們的思維已經掙脫了萌發階段,開始獨立成長。在入門階段我們遇到了很多問題,很多在這個階段我們很容易就想通了的簡簡單單想小問題。
通過分析我的優化過程,才發現本人之前發過大量外鏈,而且所做的外鏈錨文本是“seo思維”“醫院seo”的關鍵詞,我們在初級階段缺乏思考,在某站長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說這些操作會被懲罰,于是腦子里就形成了定勢思維:這樣做會被懲罰。而這些問題,但凡我們有一點點的獨立思考能力,用逆向思維去反問一下這些問題,我們就能得到正確答案,而不是被忽悠。
如果你懂得這樣反推:如果諸如蟲蟲、黑馬之類的群發軟件,能引起K站、降權,那我覺得這些軟件商實在太傻逼了,這樣好的K站神器居然拿來賤賣。是的,既然搜索引擎對群發這么敏感,那我買個群發工具去幫競爭對手刷刷外鏈讓它被懲罰好了。如果你懂得這樣反推:如果百度知道外鏈發得太猛了,也會被百度懲罰,那我們就針對競爭對手的站狂做百度知道外鏈好了。用逆向思維,你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任何的站外因素,都不可能引起網站被搜索引擎懲罰。一切問題,皆在站內。
也許,這個結論早就不新鮮了,但是不知道的人還是很多。這篇文章也不是為了告訴你這個結論,而是想告訴大家,很多問題,不需要去卑躬屈膝的請教SEO大師,動動腦筋,懂得逆向思考,問題隨機迎刃而解。
第三階段:集大成
在這個階段,你已經是一個真正的SEO大師了,有些通過思維無法解決的問題,你的人脈都能幫你解決了。你在新浪、網易、騰訊,甚至政府網站,發點軟文式的新聞根本不需要再自個掏錢。這個階段你又學會了另一種思考:拿到一樣產品,是否做到第一就是最好?有時候,排名做到前面,對產品本身反而是一種傷害,一切實施方案,應以數據去衡量。
我們做seo不僅要堅持和努力,更要去思維,逆向的思維,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考慮和分析問題,seo靠的是技術,但頭腦更應該靈活,如果我們能夠為用戶帶來更直接,更有效的潛在用戶,那么,權重是多少又有什么關系呢?只要網站能夠正常的收錄,能夠很好的幫助到我們的用戶就可以了。請記住,思維決定著出路,seo的思維決定著我們優化的最終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