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文章像病毒式營銷一樣傳播?




《我們假扮廣店總局審查員,看看papi醬有多“臟”》這篇文章從4月19號10點發布到現在,在百度百家的閱讀量已經14W+,目前還排在日點擊榜第一位。
這篇文章是源于4月18日下午的廣電總局勒令papi醬節目下線整改,要求去掉粗口低俗內容一事,此作者連夜將papi醬微博上的所有視頻看了一遍,將papi醬曾經說過的臟詞總結出來,統計做表格再寫成文章發表出來,僅僅在百度百家24小時就收獲了十幾萬的閱讀量。
這讓老麥想到了apple pay在今年2月28日凌晨5點在中國上線的情景,有個家伙專門在星巴克守候著,就等apple pay一上線馬上體驗,隨后寫了篇文章,講的是在中國大陸第一個使用apple pay的人,并且附上交易小票和一些注意事項,同樣獲得來了超高的點擊率。
想讓自己的文章像病毒式營銷一樣迅速傳播開來,我覺得應該具備四要素。
1、緊貼熱點
無論是開頭所說的papi醬事件,還是apple pay第一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和熱點緊密相連。
熱點指的是廣受大眾網民關注或者歡迎的新聞、信息,往往來的快,消散的也快,一般只會持續幾天的時間,很快會被下一波熱點所覆蓋,但是當事件成為熱點之后,搜索量會達到空前高度。
上圖是apple pay的百度指數,在2月15號開始上漲,2月18號發布那天指數是41W多,隨后慢慢下降,最后趨于平穩,維持在3000-5000搜索幅度。
再比如關鍵詞“王衛”在百度指數一直處于2000—4000之間的搜索量,突然間在4月18日激增至13W多,是因為這兩天在北京有個順豐小哥被打的原創視頻被公布出來,順豐總裁王衛非常憤怒,發朋友圈稱“如果這件事不追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順豐總裁”,一下子成為了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的頭條。
因此,是否能夠抓住熱點,圍繞熱點去寫,決定了文章是否能快速傳播的基本。
2、加入自己的陰謀論點
僅僅是熱點還是不夠的,因為你在寫,別人也在寫,怎么樣才能脫穎而出?那就需要這一招:在文章中加入自己的陰謀論點。
何為陰謀論點?簡單地說就是不按固定的邏輯思維走,在文章中表達出來的觀點要與眾不同或者是完全相反,又能夠引起別人的思考,同時還要留有可被別人攻擊評論的漏洞,那么文章才會有吸引力,才會被廣大網友轉發。
比如72歲的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前兩天深夜,獨自一人在上海虹橋機場排隊等出租車的照片,刷爆了朋友圈,那就可以寫一篇不帶表揚色彩的文章,表達是否炒作、是否有其他專門的目的等等觀點,再結合其他互聯網大佬類似的經歷,逐一對比,好文章就這樣形成了。
3、起一個牛逼哄哄的標題
曾經看過一句話:判斷一個讀者是否點開文章進行閱讀,90%的決定因素在于標題。
這不是沒道理的,讀者第一時間看到的是什么,就是文章的標題啊,起的非常普通、毫無特色,就算是內容很精彩的文章,閱讀量也會不高。其實認真去觀察一下,你會發現那些排行榜上的文章,都有一個好標題。
上圖是2015年為數不多的微信公眾號超過10W+點贊的文章,單單是看標題,就會讓人有一種點開閱讀的沖動,好文章標題造啊。
4、多渠道發布
當你完成一篇符合以上特質的文章時,就差最后一步了:把文章多渠道發布。
按照你所寫文章訂單類型進行平臺的選擇,特別是要選擇一些作為新聞源的媒體,比如今日頭條、百度百家、搜狐自媒體、網易自媒體……這些平臺上的高質量文章往往會被百度、360、其他大門戶信息網當成新聞源,一旦被推薦到它們的首頁,曝光率、點擊率、流量、粉絲量就會直線上漲。
最后廣州老麥想說:
做人,不必活得太過于謹慎,太過于糾結,要懂得灑脫和自我升華。
寫文章一樣,干巴巴的、沒融入自己的情緒,太過于嚴謹,寫出來如同八卦文、八股文一般,讀者看起來很痛苦,自己寫起來也很痛苦,這樣的文章注定是不會成為好文,如何讓自己的文章像病毒式營銷一樣傳播出去,方法全在本文中,你get到了嗎?